今天的头条,致敬这位97岁的校友!
编者按 为纪念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,成都校友会的校友们在2019新年到来之际,专程探访慰问了1944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机械工程系的老校友——刘永年,聆听他讲述别样的武大记忆。97岁的他经历过战火求学的艰苦,学成之后积极参军报国,投身抗战事业,于他而言,在武大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他最难忘的时光。
(特别访谈视频)
一排老旧的灰砖瓦房,简朴的小院。这里就是刘永年的家。
刘永年今年97岁高寿,他于1940年考入乐山时期的武汉大学,与武大共同度过了那段烽火中的峥嵘岁月。1944年,从机械工程系毕业后,年仅20出头的刘永年胸怀民族大义,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事业,自愿报考到中央训练团译员训练班。
经过一个月的口语训练后,他被派往全国各地的抗日机构从事翻译工作,并且曾作为美军第14航空队(飞虎队)少校译员,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上抗击日本侵略,终于在一年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。如今,一块“抗战老兵 民族脊梁”的荣誉证书被端正地摆放在刘永年的床头。
01烽火中与武大结缘
1938年,在日寇大肆侵略中国,武汉岌岌可危之际,武汉大学于2月召开校务会议,决定迁至四川乐山。3月,部分教职员工与一、二、三年级学生共600余人,采用自由组合方式分批乘船溯江而上,开始了长达8年的乐山岁月。在乐山人民的鼎力相助下,两个月之后的4月29日,师生正式在乐山复课,弦歌不辍。
刘永年就是在乐山与武大结缘。
谈起报考武大的原因,刘永年回忆到,“武大是当年大后方是最好的学校。”在同处大后方的多所名校中,武汉大学与西南联大、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一道,被世人并誉为“四大名校”。“武大搬迁规划早,图书馆、实习工厂都实现了整体搬迁,而且武大图书馆的书籍在迁移途中保存妥善,藏书资源最为丰富。”这些都成为吸引刘永年报考武大的理由。
刘永年很喜欢读英文原著,对英文有着特别的热爱,他现居的小屋书架上,仍摆放着很多英文原著,这也许是他毅然选择从军做翻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他回忆到,在武大读书时读过《飘》的英文原著,在我们慰问过程中,97岁的他谈到《飘》的开头还能张口就来,并且兴致勃勃背诵起林肯就职演说中的佳句。
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办学是相当不容易的,武大的师生们以发愤、勤勉、笃实的状态直面艰窘困厄。乐山8年,武大以“明诚弘毅”为校训。
“明诚”出于《礼记·中庸》,“自诚明谓之性,自明诚谓之教。诚则明矣;明则诚矣。”教育就是要发掘受教者个体的“诚”,最终让“诚”自作主张。而“弘毅”出于《论语》,其文曰:“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一个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不只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人,还要弘扬正义,百折不挠,甚至要将此作为一生之责任。
刘永年谈到当年王星拱校长要求学生学习为重,尽量避免参与党政纠纷。在当时战乱的环境下,武大秉持了“明诚弘毅”的校训,学风开明,治学之风兴盛,刘永年说:“我所学的机械工程是热门专业,同一届工业机械系的有80人,他的成绩是全年级排第一,6个甲,2个乙,1个丙。”他言语中,透露着骄傲和羞涩。
求学的同时,刘永年同样没少参加武大的文体活动,“从中学到大学,我从来都是运动会的旗手,走在最前面。”
可真是一段苦乐年华。
参战的往昔经历,虽然给他极高的荣耀,但他也因此被冠以“美帝帮凶”的罪名,关入劳改营,度过了人生中本该最美好的26年。期间,刘永年虽身披桎梏,却坚持读书,完成10多部国外专业文献资料的编译,1980年平反后,他携几百万字的书稿回家,却已物是人非。
谈到过去的生活时,刘永年拿出自己的厚厚一叠手稿,这些是他在劳改期间编译的外文专业文献资料。蝇头小楷,密密麻麻几百万字涉及《二氧化碳合成淀粉》《工程塑料编译》、《生物医学工程编译》、《空压机无油润滑技术发明》等许多专业技术知识。
他希望将这些资料当做留给母校的一份纪念,可以出版发行,而不要一分钱稿费。
刘永年家中一幅字:“冷眼观名利”正说明了他此举的缘由。
谈话中,刘永年鲜有提及自己劳改的苦难生活,偶尔说起也会用爽朗的笑容带过。而对于自己在武大的学习、生活的时光,却侃侃而谈。无论曾经经受过怎样的岁月的磨砺,经历过哪些痛苦的折磨,在武大那段美好的日子便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。
昔日的艰难困苦都隐埋在刘永年爽朗的笑容之中,97岁高龄的他,或许,永是珞珈一少年吧!
武汉大学
-luojia1893-
视频来源:武汉大学成都校友会
文字参考:蓝紫 《永是珞珈一少年》
顾海良 《武汉大学西迁乐山的记忆》
聂作平 《溯流而上:武汉大学的乐山岁月》
编辑:王怡凯 钟焯
封面制作:钟焯 吴迪
排版:许芷源
审核:吴江龙
投稿邮箱:whu_luojiahao@163.com